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,如何预防微循环功能障碍?
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(STEMI)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(PCI)中常发生微循环功能障碍(CMD),导致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,预后严重不良。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策略中国专家共识》对急诊PCI相关CMD的诊断及防治策略给出具体建议。STEMI患者急诊PCI时如何预防CMD,共识主要提出以下建议。
急诊PCI术的治疗目的是恢复梗死相关动脉(IRA)的血流,挽救缺血的心肌细胞,而CMD会加重心肌的损伤。介入手术的规范化操作可以减少CMD发生,增加心肌的有效再灌注,真正达到挽救心肌的目的。
为减少缺血/再灌注损伤及微栓塞,尽量缩短入急诊科-球囊导管扩张时间以尽早开通血流。闭塞血管恢复血流后,应适当放慢操作速度,以避免快速的大量血流灌注导致的心肌再灌注损伤。
当血栓负荷较重时(TIMI血栓分级≥4级),冠状动脉内注入GPⅡb/Ⅲa受体拮抗剂,也可使用尿激酶原等新型溶栓药物在靶血管内正向或逆向溶栓。效果不佳者应用抽吸导管抽吸或激光导管消融血栓,以减少血栓容积、避免冠状动脉微循环栓塞。
血压偏低时,考虑扩容并应用升压药物。药物效果欠佳时应考虑器械辅助装置[主动脉内球囊反搏、体外膜肺氧合(ECMO)等]。
扩张微循环药物可以避免介入治疗导致的微血管栓塞和痉挛。可选择单次冠状动脉内(或静脉)应用尼可地尔,或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内小剂量注入硝普钠或腺苷,其半衰期较短,可多次给药。为使扩血管药物完全起效,建议给药后等待数分钟,密切观察心电、血压等,待血流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。
尽量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次数和对比剂的使用剂量,避免心肌进一步损伤。黏稠的对比剂会增加微循环阻力,影响血流,尤其当存在低血压、心率过快或过慢时对比剂排空会更慢,对该类患者更需谨慎。可在透视下少量注射稀释后的对比剂观察血流,当TIMI血流3级时方可造影。
分叉病变避免双支架术,多支病变仅处理IRA,除非其他血管影响血流动力学,否则可择期处理。尽量减少急诊PCI手术的时间,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。
①老年或合并肾病、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:冠状动脉处理策略更要简化,以最安全的方式来解决临床问题,降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。
②年轻患者尽可能采用无置入介入技术:IRA恢复TIMI血流3级后,可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了解病变性质,如直径狭窄率<70%,且为斑块侵蚀,可选择强化药物治疗,避免置入支架。
①STEMI急性期常存在血管痉挛,评估血管直径前要在冠状动脉内酌情给予硝酸酯药物,同时避免低血压;
②尽量根据造影选择大小适宜、完全覆盖病变的支架;
③尽量避免置入较多或过长的支架,避免因反复后扩张操作引起CMD;
④考虑使用腔内影像学指导支架的选择和置入;
⑤需后扩张时,扩张前应用血管扩张剂,有可能减轻微血管栓塞和痉挛引起的CMD。
随着无置入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,有研究显示在STEMI患者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(DCB)是安全、有效的,主要针对IRA预处理后残余狭窄≤30%,无远端血流限制性夹层或血肿的患者。因DCB不需要后扩张,可能会对术中CMD的发生起到一定预防作用。但应注意当残余血栓负荷重时使用DCB效果不佳。
以上内容摘自: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,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.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[J] .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, 2022, 50(3) : 221-230.
>>>戳下方小程序,直接搜索对应指南,vip可免费阅读全文!
精彩回顾(点击查看)
❤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一览!❤ 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介入治疗,AHA发布最新科学声明!❤ 识别PCI术后高出血风险患者的20条标准|指南共识❤ 急性STEMI溶栓治疗,这些要点要牢记!❤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 和治疗指南(2019)发布!